总台记者曝光骗贷团伙新套路 盯上“征信白户”

总台记者曝光骗贷团伙新套路 盯上“征信白户”

qifei168 2024-11-07 国内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不久前,一位持有湖南省残联制发残疾证的智障人士意外背上一笔近七万元的汽车贷款。由于未按月还款,他屡次被催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类似案例,受害者多是在被哄骗的情况下办理了汽车贷款。由于没有征信污点,这些智障人士甚至被一些骗贷团伙视为“理想背债人”。

总台记者曝光骗贷团伙新套路 盯上“征信白户”

骗贷团伙利用了贷款审批流程中的疏漏。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智障人士却能成功办理车贷。梳理多起案件发现,为了顺利办下贷款,骗贷者通常会在申请材料上造假,把智障人士包装成各种身份。

今年年初,江西抚州市公安局临川分局破获了一起类似的贷款诈骗案。游某的父亲带着四级智力残疾的儿子报案,称儿子的低保账户上的钱被银行扣走。经查询,发现儿子身上竟背了数笔贷款。警方调查发现,嫌疑人徐某是游某的亲戚,因个人信用问题无法贷款,便利用游某患有智力残疾且是“征信白户”的特点,将游某进行包装后,办理了三笔贷款。首先通过“零首付”购房的方式办理房贷,然后用房产证、虚假银行流水等证明材料向银行申请20万元信用贷款,最后带游某办理汽车分期贷款,购置汽车后马上低价变卖。

据警方介绍,由徐某等3名嫌疑人组成的诈骗团伙对贷款客户进行全面包装,在“背债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销售公司之间诈骗,靠出售“套贷车”获利,让“背债人”背债,而自己逍遥法外。智障人士、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成为他们眼中理想的“征信白户”。

既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没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的受害者是如何通过贷款审核的?从业多年的汽车金融业内人士郭虹表示,从办理车贷业务的流程来看,汽车销售人员和办理车贷的业务员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应是心知肚明的。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的业务员王羽也认同这种说法,她认为谁是实际买车人并不难判断。真实的购车人会探讨车子的情况,但骗贷者带过来的人不会在乎这些。

王羽透露,在她就职的公司,申请车辆贷款时,客户只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还款银行卡,原则上并不查证银行流水。只要征信没问题,系统会直接秒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金融分会副秘书长周伟表示,审核不严甚至造假过审是近年来汽车金融贷款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出现智障人士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背上车贷的情况,说明一些金融机构审查流程不够严谨,业务模式也有失周全。

周伟介绍,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受限于多种原因,需要通过经销商、车商获取消费者订单和融资申请。而这些合作渠道的收入与放款规模、通过率直接相关,可能存在一些合作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为了获取业务返佣,将一些人的材料包装出来递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情况。整个审核过程中,不对贷款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别。

近年来,汽车骗贷案件总体呈多发态势。例如,2023年2月,山东枣庄警方破获一起汽车贷款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涉及20多家金融机构被骗贷。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中明确提到,对于风险较大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开展高风险业务,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近期,不少汽车金融公司因内控管理不到位、转嫁经营成本等违规违法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周伟分析认为,发生类似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重大损失,坏账率带来的成本最终会以提高贷款利率的形式转嫁给客户。他建议资方完善信审放款流程,加强对一线合作渠道的管理;号召所有市场参与主体合规经营,共享数据,让骗贷团伙无处遁形;个人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便将身份证信息等隐私给他人。此外,汽车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核时应运用更多数字化技术,增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人的识别能力,并尝试与民政部门共享数据,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总台记者曝光骗贷团伙新套路 盯上“征信白户”》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人生路,条条路坎坷,勇往莫退缩!谋富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