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不足取——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甚至不如初中同学很正常 成功比例需理性看待

读书无用论不足取——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甚至不如初中同学很正常 成功比例需理性看待

qifei168 2024-11-16 国内 14 次浏览 0个评论

"读书无用论"主要存在于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下层家庭。一些人乘着中国发展的东风先富了起来,更多的人通过打工、经商赚了钱,他们示范的是"不读书也能赚钱"的效应,使得下层社会越来越功利地看待读书。

有人认为拿不识字的老板跟大学生相比不公平,实际上是对大学生不公平。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流传一个帖子,列出了两排名单。第一排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排是落第秀才。大部分人不认识第一排的人,却熟知第二排中的大多数。帖子结论是"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暗示会考试的人不一定在社会上混得好,而考试不行的人往往更成功。这种观点为"读书无用论"提供了支持,但背后隐藏的成功比例问题却被忽略了。

读书无用论不足取——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甚至不如初中同学很正常 成功比例需理性看待

隋唐开科举至清末废止,1300多年间,中国历史上共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这些人在其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业绩,并且多数在文史上有较高造诣。可以说,进入状元、进士行列的人几乎必然获得成功。而历史上的落第秀才不计其数,其中能取得成就的人很少,纯属偶然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寒窗苦读走必然成功的道路显然更有保障。

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的人确实存在,但他们占所有未上大学人群的比例极低。相反,上过大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当我们只关注少数没上大学却成功的人时,忽视了更多没上大学也没成功的人;当我们只看到读了大学但没成功的人时,忽略了更多读了大学且成功的人。因此,拿不识字的老板与大学生比较对后者不公平。

公立教育改革不应只盯着减负,还要解决农民子女问题。教育城镇化导致许多农村学生升学无望,"超级中学"崛起以县中衰弱为代价,家委会未能履行对学校的督促职责,基础教育改革拖累了中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教师面临大量非教学型任务,学校应减少应试负担。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读书无用论不足取——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甚至不如初中同学很正常 成功比例需理性看待》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人生路,条条路坎坷,勇往莫退缩!谋富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