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为指标“疯狂” 内卷下的银行业竞争

商业银行,为指标“疯狂” 内卷下的银行业竞争

qifei168 2024-11-23 国内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用“内卷”来形容银行业现状,指出当前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在商业银行“规模情结”的驱动下,存贷款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

月末、季末、年末等关键时期,银行为了冲击KPI,出现了许多存贷款“突击队”。为冲规模,银行采取了“价格战”手段,有的直接调整利率,有的则通过“返佣”等形式吸引客户。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可以增加业务量,但长期来看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质化竞争导致资金空转,存贷款利率传导效率受损,影响了调控效果和货币政策空间。

商业银行,为指标“疯狂” 内卷下的银行业竞争

今年以来,尽管监管层多次要求禁止高息揽储,摒弃“规模情结”,但对一线员工来说,“增量”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部分银行员工甚至自掏腰包“买存款”,与“存款中介”、“贷款中介”合作来突击完成指标。例如,员工会联系客户在考核期末将资金存入银行,并在存款满期后再次取出,以协助完成存款指标。此外,员工还会给客户一定比例的佣金。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起投金额通常是100万元,存款期限仅需一周,每100万元可收取200到300元佣金。然而,由于银行对大额转账有限制,一个账户每年能操作的次数并不多。

在贷款端,竞争更加激烈。以前只有一季度的“开门红”和四季度的“年底收官”,现在几乎是全年营销。每个季度末都有类似“赢在盛夏”、“决战金秋”等冲刺营销计划。普惠金融放款规模要求每年同比新增10%以上的涨幅。总行层面已完成年度普惠金融考核指标,但一些分行未能完成,因此向支行加码。这导致未完成任务的分支行降低贷款准入门槛,甚至与中介合作推荐“放款更容易”的银行,吸引客户跨省市办理贷款业务。

银行通过“以价换量”来完成规模任务。如高息揽储“买存款”,实际利率“明降实升”。贷款端则表现为利率快速下行。一些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实现营销,消费贷和经营贷成为银行零售信贷“价格战”的主场。消费贷利率从“3”字头降到“2”字头,甚至有“1”字头的产品面世。一些银行还通过“返点”等形式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拉拢客户。公司贷款利率也在“厮杀”,尤其是普惠和科技贷款。央行提供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科创再贷款工具利率较低,导致银行息差收窄。

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本与政策利率同向同幅波动,但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银行净息差压力进一步增大,几乎所有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上均提到息差下行的压力。部分银行因资产结构和风险管理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反噬。

银行内卷破局需要健全完善FTP机制,调整业绩指标中的考核权重,中小银行探索差异化发展。FTP定价要提高市场化程度,兼顾各项业务平稳性和市场定价状态。监管已关注并表态,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改善政策利率传导。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整顿清理不合理市场行为,使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更健康、可持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小银行可以发挥地方优势,形成差异化定位,提升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商业银行,为指标“疯狂” 内卷下的银行业竞争》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人生路,条条路坎坷,勇往莫退缩!谋富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