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河南农村,小学毕业,在清华大学的一家餐厅当厨师、做凉菜。同时,他还是一名画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绘画作品被外交部永久收藏,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
离清华园不远的5平方米住处兼画室,承载了刘涛三十多年的热爱。尽管条件简陋,但这里装得下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刘涛能在清华成为一名厨师,“会画画”是他的核心竞争力。白天他在餐厅制作凉菜,工作之余几乎都沉浸在画室里创作。
这间画室也是他的住处,位于一片半世纪前建成的平房区,穿过几道弯才能找到。房间虽小,却充满了颜料、调色盘和手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刘涛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年时,他会临摹鞭炮包装纸上的图案;拿到空烟盒也能画上半天。全村人都知道这个爱画画的孩子。到了五年级,老师让他负责画黑板报。然而,由于家庭贫困,他小学毕业后只能跟着亲戚学厨艺,至少能有口饭吃。
16岁起,刘涛辗转于河南多地近20家酒店工作。无论多累,下班后他总会拿起画笔。头一个月工资130元,他寄给家里60元,自己留了5元零花钱,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笔和纸。
2004年,刘涛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厨师。闲暇时,他去了潘家园旧货市场,看到了齐白石、吴冠中和梵高的画作,深受启发。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带回来的泥泥狗,这种用泥土捏成的小动物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开始用家乡的胶泥为颜料,以白毛巾为画纸,创作出独特的“线描彩绘”风格。
2009年,经朋友推荐,北航艺术馆创始馆长蔡劲松看到了刘涛的作品,为其举办了个人画展。从此,刘涛逐渐进入画家圈,继续孜孜不倦地画画。一次画展中,他看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的作品,心生向往。最终,他鼓起勇气提交了自己的作品,并于2016年8月收到了研修班的入学通知书。这一年,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刘涛终于有机会系统学习绘画。
在清华的学习让刘涛受益匪浅,他不仅学会了调色和构图,还坚持用家乡的泥土作画。每回老家,他都会挖上几十斤土背到北京。独特的画风使刘涛参展的机会增多。2017年,他的作品《五色土和符号》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被外交部永久收藏。
2019年,刘涛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第一本绘本作品《仓颉大叔和汉字的奇妙故事》。同年,他成为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的凉菜师傅。在厨房和画室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里,他依然充满热情。上班时总站着做菜,回到家也总站着作画。除了画画,刘涛还有许多做菜的创意和绘本创作计划。他的房间里贴着手抄的《劝学诗》,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清华厨师的画被外交部永久收藏 从凉菜到画布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