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一向以血腥与暴力著称,背后总少不了大国博弈的痕迹。一百多年来,地区冲突和大国意志始终交织,直至今日依旧如此。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以色列与黎巴嫩政府已接受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毁灭性冲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表示感谢,称美国在推动黎巴嫩停火协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还指出,协议虽要求以色列执行停火,但同时保留了以军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的自由。停火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真主党武装撤至北方,由黎巴嫩正规军接管南部地区,以此建立缓冲区保障以色列居民的安全;以色列军队则从黎巴嫩南部撤出,由一个包括法国在内的五国委员会监督停火,美国担任主席国。
令人玩味的是,停火恰逢美国权力交接之际,期限定为60天。为何会选择这一时间点?这一安排背后的深意才是停火协议的关键看点。
从去年10月至今,黎巴嫩已有至少3800人丧生,逾百万人流离失所。双方在战场上针锋相对,甚至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真主党武装几近覆灭,其领导人纳斯鲁拉与继任者皆被清除。然而,短短数周后,双方竟然坐上了谈判桌,这不禁让人质疑,真主党是否真正选择了“识时务”,还是在战略上暂时隐忍?
协议谈判由黎巴嫩政府主导,真主党并未直接参与。这种安排看似保障了协议的合法性,但是否真正代表了真主党的立场仍存疑问。真主党的“缺席”更像是一种策略性蛰伏,与其幕后支持者伊朗的态度息息相关。
内塔尼亚胡同意停火,显然有其深层考量。他的三大核心目标是:让以军得到喘息机会,补充武器装备;孤立哈马斯;集中力量对付伊朗。同时,以色列仍保留对真主党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这一协议对真主党来说,无异于“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稍有异动,便可能招致以军的迅速打击。
停火协议能否持久仍是未知数。就在协议签署前两天,双方还爆发了自冲突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袭击。停火似乎更像是一场中场休息,双方的敌对情绪并未真正平息。
对拜登来说,这一停火协议是他即将卸任前的重要“外交战绩”。作为总统任期的收尾之作,促成以黎停火能让他为自己的政治遗产添上一笔正面的记录。然而,协议的60天期限又为特朗普提供了机会——若停火得以顺利延续,最终促成永久和平的,将是新任总统特朗普。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内塔尼亚胡的一名助手曾向特朗普团队传递信息,希望在其上台后,以黎停火成为特朗普的“外交开门红”。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宣称不打仗、带来和平,这一停火协议正好为他的承诺提供了支持。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场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之间的双赢交易。内塔尼亚胡借此博得特朗普政府未来在其他事务上的支持,例如在加沙地带的冲突中默许以色列的强硬态度。
停火谈判虽由黎巴嫩政府主导,但伊朗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真主党的长期支持者,伊朗的态度对停火协议的落实至关重要。据悉,伊朗议长拉里贾尼近期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代表的身份访问黎巴嫩,似乎在为协议铺路。停火的达成或许也反映了伊朗对特朗普当选后的局势判断,其策略调整耐人寻味。
拜登在推动以黎停火的同时,也试图解决加沙地带的冲突。他希望通过释放人质与外交手段实现和平,但这一目标的复杂性远高于以黎停火。美国即将上任的白宫新闻秘书透露,特朗普计划亲自担任加沙停火谈判的“首席代表”,此举显然意在为特朗普的外交形象加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拜登深知中东和平对其政治遗产的重要性。然而,他在俄乌冲突中对特朗普埋下的“坑”却可能让特朗普无意为其美言。这场功劳之争的结局如何,将在未来几个月见分晓。
停火协议看似为中东局势带来一丝缓和,但其背后却是大国利益的博弈与算计。对以色列、黎巴嫩以及背后的美国和伊朗而言,这不过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真正的较量还远未结束。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黎以停火是打够了还是中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