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漠,弱水河畔,金秋十月胡杨璀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紧张备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处处洋溢着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氛围。
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作为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和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66年来,它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创造了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里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一代代东风航天人始终不忘航天报国的初心,牢记航天强国的使命,在浩瀚大漠中搭建天梯,联通了中国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现实与梦想。66年的艰苦创业,从建场初期的筚路蓝缕到神舟飞天、空间站建造并常态化运营的举世瞩目,一代代东风人积极向上、踔厉奋发,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不断提高航天测试发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提高试验条件、优化生活环境。2024年9月27日,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发射塔架为期三个多月的集中项修圆满完成。这次项修运用了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强了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面对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任务新常态,中心新建多个发射工位,扩建发射测试厂房,提升了任务承载能力。同时,建成了高信息化、高覆盖率、高精度的航天综合测控网,确保了各项航天发射、返回搜救等任务的圆满成功。
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航天发射数量逐年增加。从1970年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到2023年完成第二个一百次发射,仅用了五年半时间。为了适应常态化发射需求,中心持续提升发射场地面设备可靠性,缩短发射周期,提高发射效率。密集任务的成功不仅依赖过硬的装备能力和成熟的组织模式,也得益于一支稳定的科技队伍的支撑。中心建立了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技术总体专家、测发测控通信中青年人才和支援保障高级技师。
数智化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要求发射场具备应急发射能力。为此,中心建设了航天发射场数智中心,实现了航天发射任务自动规划和日常工作填报,大大增强了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中心正在探索形成航班化发射模式,确保能够以稳定的班次发射火箭,持续为航天器和人员进入太空提供服务。
航天搜救队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后成为我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的专业力量。他们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训练演练提升实战能力,确保每次任务都能准确判断落点位置,快速前往、高效处置。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七号,他们安全圆满迎接了一个个飞天乘组返回地球家园。
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力推进美丽东风、幸福东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公寓楼翻新,办公集群新建,道路改造,交通更加便捷,生态环境宜人,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座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的现代化特色航天港在大漠崛起。
66年来,无论试验条件和生活环境如何变化,东风航天人对党忠诚的初心始终不变。他们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无论是“两弹结合”试验中的阵地七勇士,还是新时代勇敢逆行的加注人员,每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忠诚与奋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代代东风航天人胸怀赤子之心,坚守崇高信念,不慕名利,常年坚守大漠,奉献青春年华。建场初期,无数有志儿女战天斗地,创建发射场;载人航天发射场建设时,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
航天发射任务需要参试各方的密切配合。无论是“两弹一星”的伟业,还是载人航天的辉煌,都离不开工程全线的大力协同和拼搏进取。近年来,中心成立阵地临时党委,统筹资源,解决问题,开创了新时代试验任务党建工作新局面。
从东风一号的艰辛探索到中国空间站的顺利建造,一代代东风航天人矢志太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坚信太空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探索太空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无论外在如何变化,这份不变的坚守与追求将继续激励他们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66年风雨兼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成为腾飞的基石。弦歌不辍,信心满怀,我们共同书写无限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成立66周年 璀璨成就映照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