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民政部召开“民政这五年”新闻发布会。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王晓东会上介绍,“乡村著名行动”是新时代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自去年启动以来,各地积极发挥地名的价值和作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10月中旬,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万块,安装楼门牌1450万块,推动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上图,推进地名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结合,地名工作在服务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产业振兴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
王晓东指出,“乡村著名行动”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实践,形成成效成果的同时,也带来深刻启示。“乡村著名行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工作中,我们编制了《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针对特色保护、聚集提升、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确定各类乡村的地名建设重点,明确任务举措、方法路径,指导各地创建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模式。对照指南,到2025年底全国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要达到基本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90%的县(市、区)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将指导各地按照可操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的要求,科学确定本地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王晓东表示,“乡村著名行动”来源于基层,必须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各地创造的成功经验,要及时复制推广,才能引导更多地方“比学赶超”,增强工作动力。2023年,我们在全国开展试点,70个试点地区创造了大量生动经验。今年,又遴选了第一批“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典型经验。下一步,将接续开展第二批先行区典型经验遴选,并鼓励、支持各地选树本地工作典型,持续打造推进工作的标杆矩阵。
此外,王晓东还提到,要推动“著名”强转化。“乡村著名”必须助力发展。目前,各地发动群众自主上图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日新增数据量超过1万条;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活动3.3万场次,惠民8000余万人次;将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守护了人民的精神家园。接下来,将加快“著名行动”提档升级,通过保护一批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打造一批乡村地名文化成果、助推一批乡村地名产品等多种方式,使美丽乡村“有名有实”“名扬四海”。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民政部:截至今年10月中旬 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