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李士萌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因素累积增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如何解读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如何将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到实处,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两新”政策带动明显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回答记者提问。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长略有波动,但是从累计看,国民经济运行稳的总基调没有改变。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是总体平稳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
“在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作用下,尤其是在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重要会议召开以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这些政策极大的增强了市场信心。”盛来运说。
从生产来看,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生产,都是在边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9月份是49.8%,比8月份提升0.7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国是直通车“2024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以下简称“分析会”)上表示,今年9月新动能行业支持政策及“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推动了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加速增长,以旧换新支持领域的产需均实现明显好转。
他表示,从结构性数据来看,汽车、电器机械、冰箱、空调、电子设备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这都是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除“两新”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特别指出,我国商业航天、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中的典型领域,增速都很明显。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1%。
相关省市也在为整个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提供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指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为新质生产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配套做出努力。
“与此同时,像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各地也有很多鲜活的案例。不只是高技术制造,还有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还有信息技术类服务业,应该说今年以来都是保持在高景气度的区间,高技术的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正在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促进相关产业向高攀登。”郭丽岩说。
同时,魏琪嘉也提醒,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他指出,因地制宜有另外一个层面重要的内涵,就是要防止一哄而上,如果脱离了本地的产业发展实际,盲目去求新,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的配置。这不仅需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作用,对于经营主体来说,也需要根据市场,选择符合自己的技术路径和产业路径。
外贸表现超预期
△2023年11月11日,一艘轮船靠泊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装货。
据海关总署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长4.1%。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平在分析会上指出,前三季度中国总体的外贸表现是超预期的,数据比较亮眼。
具体来看,今年进出口总值创出新高,各季度进出口是10.15万亿、11万亿、11.17万亿元,季季过10万亿元,三季过32万亿元,在历史同期是首次。
张建平分析称,今年以来我国各类经营主体都保持了比较好的外贸业绩,并且维持了比较高的活跃度,其中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当中表现最为突出。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外贸总值的55%,提升2.1个百分点。其增速高出全国整体4.1个百分点,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3.8%。
制度型开放也在稳步助推中国外贸维持亮眼表现。目前中国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抓好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外贸方面取得亮眼成绩。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21万亿元,增长6.3%,占比提升至47.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9.63万亿元,增长4.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5.09万亿元,增长9.4%。
虽然面临来自一些国家所谓的去风险、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的压力、挑战,但是全球市场正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欧元趋势率先进入到降息周期,加拿大后来也跟进,美国也在9月份进行了第一轮的降息。
张建平指出,这些降息市场都是有预期的,全球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在改善,需求在逐渐显现出来,主要市场补库存现在也在进行中。在这种背景之下,今年全球外贸增长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
“总体来说,我对今年外贸增长还是抱以审慎和乐观的态度。”张建平强调,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一直强调制度型开放,通过推动制度型的开放,让贸易效率更高,成本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房地产具备止跌企稳条件
前三季度,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1%,与上半年相比降幅缩小1.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收窄。此外,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跌幅首次收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分析会上表示,总的来说,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是全国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降幅都在收窄,楼市具备了一些止跌企稳的条件。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经过三年的调整,商品房销售的底部逐步清晰。从10月份来看,由于“9.29”一揽子房地产金融举措加速落地,加上政策纾困从国家一直延续到各省各市,市场预期开始有所好转,表现在成交量环比上升,对下坠的价格形成支撑。
“宏观经济不是房地产本身,房地产只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存在着一个双循环的关系,双循环的逻辑起点不是房地产,是宏观经济,只有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才有可能促使住房需求的增加以及住房供给的增加,房地产对宏观经济才能做出重要的贡献来。”倪鹏飞在分析会上说,下一步应加快制度改革,使宏观经济向好变得可持续。
倪鹏飞同时指出,房地产存在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调控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调控的效用有边际递减的情况出现。原因之一可能是较弱的预期抵消了调控的效果。此外,房地产市场本身就很复杂,又与宏观经济、地方政府等各方面交织在一起,所以许多政策在执行起来有一定的折扣。
“超强的楼市政策,理论上已经为筑底企稳创造了条件,政策的落地见效接下来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何做到确保这些政策都尽快落地,非常关键。”倪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