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降是降温的“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此时天气开始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常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形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因此得名“霜降”。
这个节气不仅标志着气温骤降,也象征着昼夜温差增大。干冷空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暖湿空气被边缘化,许多夏季和初秋的天气现象逐渐消失,天气变得相对简单。立冬前后,一些地方会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短时间内进入冬季。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个时节进入干季,气候干燥,秋燥明显。江南、华南地区的气温起伏更加显著,昼夜温差迅速增大。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则呈现出初冬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但实际上,“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早霜”或“初霜”,春季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霜降作为重要节气,各地有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人们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登高山、赏菊花成为雅事。南方许多地区还有吃柿子的习俗,因为柿子多在霜降前后成熟,皮薄肉厚、味道鲜美,且具有润肺、清热、生津的功效。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可以预防感冒流鼻涕。
古时,霜降时节还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虽然现在这一习俗已不再普遍,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仍在一些地区延续。浙江富阳县等地还保留着迎霜降的古老仪式,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拔除邪祟的愿望。
根据中医理论,霜降节气处于阳气从“收”向“藏”的过渡阶段。人体内的阳气逐渐收敛,能量向内储存以抵御寒冷。此时外界燥气渐增,易导致皮肤干燥、喉咙干痒等不适症状。因此,应顺应自然规律,在霜降前后做好冬季准备。
霜降时节饮食调养讲究平补,注重润肺滋阴、益气健脾。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滋润蔬果如苹果、梨、柿子、萝卜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揉防秋郁,保持内心宁静。同时,要注意御寒保暖,特别是腹部、腰部和关节,睡前可用艾叶水泡脚以助气血运行。
霜降也为斑斓的秋季增添了诗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岁晚》以及宋代陆游的《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和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等诗词,都描绘了霜降时节的美丽景色和独特情感。
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刻,分享你的养生秘诀,一起温暖即将到来的寒冬吧!
霜降的降是降温的“降”?!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霜降的降 是降温的“降”? 秋末寒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