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微医预计今年营收近百亿元,并考虑重启上市计划,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再次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书。微医创立于2010年,前身为挂号网,是国内第一批涉足互联网医疗的独角兽企业。2021年4月,微医曾向港交所提交过上市申请,但未能成功。当时,微医称自己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数字医疗问诊量的市占率稳居第一,超过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
尽管当时披露的营收体量不大且连续三年亏损,但凭借在互联网问诊领域的领先和“靠医疗服务赚钱”的差异化定位,微医仍被认为是国内最有前景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估值一度高达近70亿美元。在过去多年间,微医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标杆和行业偶像,在某行业自媒体发布的未来医疗百强榜单上,微医连续数年占据榜首。但自2021年冲击IPO无果后,微医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声量,极少再参加医疗行业的主流活动和会议。此后三年多时间里,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医联等To C的头部公司纷纷缩减业务,精简组织,而以事件传播见长的微医也几乎销声匿迹,仅有的几次公开露面都与服务政府项目相关。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医近年来业务重心转向了ToG(面向政府业务),命名为“数字健共体”,该业务为其贡献了较大营收。今年公司营收预计接近百亿元。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曾经私下评价微医创始人廖杰远造新词的能力一流,会讲故事,“是互联网医疗圈里最好的PR总监”。上文提及的“数字健共体”便是其代表作。
2020年,天津市政府和微医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数字健共体的创建之路。通稿中描述:在天津市卫健委和医保局的指导下,由天津微医总医院牵头,在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基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共识的智能专病诊疗系统,推动实施医保按人头总额打包付费、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等,从而实现医保结余留用。通俗理解,微医在天津投建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并通过这家互联网医院拿到了天津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部分慢病病种上的医保基金总额度。随后,微医通过自建的数字化系统,对这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开药等行为进行统一管理,目标有两个:提高基层慢病患者的健康指标,节省医保支出,并从结余中获得收益。
选择病种只是第一步,为了达成目标,微医在数字健共体上做了诸多创新。比如,为了让患者能够回流到基层就诊,微医通过AI和云药房的能力,让266个基层医疗机构具备了三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药品目录。再比如,微医会从医保结余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基层医生进行奖励,奖励标准是管理了多少患者,健康指标提升了多少。根据官方最新的统计口径,天津基层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合格率提升了33.7%,医保基金结余率超过25%,最初制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如果转换成财务指标来看,天津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大约有20万人,医保按人头付费的标准每年约7000元,这意味着天津数字健共体单从糖尿病这一项就为微医带来了14亿元的流水,而微医也为当地医保部门创造了3.5亿元的基金结余,按照天津市出台的相关文件,这3.5亿中的50%可以由微医互联网医院留用。
从2020年到2023年,微医在数字健共体上埋头干了三年。在这三年里,疫情中暴增的医疗需求曾为行业短暂带来过微弱的火光,但很快又被市场无情扑灭。一方面,占尽用户红利的头部平台依然无法将流量转为盈利,融资额度降至冰点。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迅速铺设线上平台,医生患者开始大量回流实体。2022年12月,遭遇经营危机的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刊发内部公开信,要求公司以盈利为第一目标,从产品研发转向市场开拓。2023年6月,王航再发公开信称,调整方案未达预期,只能继续裁员。差不多同时,春雨医生从海淀768园区搬去了五环外。平安好医生也已经彻底放弃C端业务,退回了服务金融主业的舒适圈。这三年里,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唯一一笔大额融资是山东省国有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了微医10亿元,对方看中的正是微医在数字健共体上的成效和前景。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天津数字健共体在数据层面表现亮眼,但并不意味着微医已经跑通了其中的商业模式。“靠每年从医保结余中赚取服务费,很难覆盖前期的成本投入,更别说医保给微医拨付的基金额度还有下调的风险。”一位资深观察者表示。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今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廖杰远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复制推广“天津模式”,但后续开展的项目,微医不再免费提供基础设施,需要各地政府按需采购。此外,数字健共体是一个用户数量足够大、承载链条也足够长的服务闭环,可以延伸的增值业态很多,但这些增值业态能否在医保允许的空间里转换成商业价值,对微医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相比于设计商业模式,明确营收范围来说,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对这个阶段的微医来说更有确定性。这就引出了微医现阶段的另一个重点业务板块——医疗人工智能。早在2017年时,微医就向浙江大学捐赠1亿元,启动了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项目的合作。根据微医2021年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微医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38亿元、3.61亿元和3.45亿元。此外,微医的研发团队超过860人,占员工总数的27.8%,在中国拥有超过470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包括申请中的)。今年6月,微医首家人工智能医院在上海亮相。微医方面表示,这是公司依托体系化的医疗AI产品,对上海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的内核升级,其中包括了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四个“智能体”。换句话说,微医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基于AI的医疗全流程产品线,一旦在上海被验证,就能快速复制到各地的互联网医院。
无论如何,微医还活着,还有新的故事可以讲,还可以憧憬逐渐复苏的资本市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消失”的微医:年营收近百亿,预计年底再冲上市 数字健共体助力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