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吃早饭,真的容易生病!浙大合作团队《细胞》论文揭示原因
你今天吃早饭了吗?也许是为了争分夺秒地赶车、上班,也许是刻意地想要节食和减肥,常常有人会“牺牲”早餐。如果你也是经常不吃早饭的一员,那可得注意了。
最近,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迪团队、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刘琬璐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佳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不吃早餐的生活方式会改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从而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其实,有关不吃早饭对健康的影响,过去也有不少研究发出提醒。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在《循环》的一篇综述曾指出,不吃早餐(其定义为上午10点之前不吃任何东西)与成人饮食中的营养素摄入量较低有关。而且,在年轻人当中,经常不吃早餐(每周吃早餐少于4次)的人要比每天吃早餐的人更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尤其是出现腹部肥胖。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了一项动物实验,将小鼠分为几组,通过自动化远程控制的饲养装置,提供不同的喂食模式。其中一部分小鼠在睡醒之后没有立刻进食,也就是跳过了早餐,其保持空腹的时间与人群中不吃早餐的人类似。然后,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组小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反应。
根据论文,小肠具有独特的双向营养供给环境,一方面是从肠道内“吸收”吃进去的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被称为“肠腔面”),另一方面是血管向小肠提供来自系统循环的营养代谢物(被称为“血供面”)。作者使用体内示踪技术观察荧光标记的营养素,并结合空间代谢组学,绘制出了一份小肠双向营养供给环境的高分辨率综合图谱,来观察饮食、肠道微生物和循环代谢物分别如何影响宿主代谢和肠道生理。
他们发现,不同空间位置、不同类型的肠细胞对不同的营养素各有偏好。例如,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特别喜欢来自肠腔面的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当食物中缺少谷氨酰胺时,“饥饿”的杯状细胞会减少生产黏液,导致肠道黏液形成的免疫屏障遭到破坏。
长时间空腹时,即便有血液供给的肠外营养,肠道中的真菌代谢物也会显著增加,进而导致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变得松动,这同样会破坏肠道的屏障功能。
除了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外,在模拟人类不吃早餐的实验组中,小鼠小肠从肠腔面吸收脂质的能力在重新进食时显著上升,包括脂质吸收基因的表达重编程。换句话说,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在接下来进食时,小肠上皮细胞就会变得特别爱吸收脂质,这会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的发生风险。而在实验中,模拟不吃午餐或晚餐的小鼠则没有出现同样的脂质过度吸收问题。
这篇论文明确指出,不吃早餐会诱导上皮脂质吸收,从而加剧代谢疾病。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现在我们可以更加明确:不吃早餐会让免疫功能下降,更难应对感染,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没有吃早餐的话,记得及时补上早餐。
转载请注明来自福锐宝TOP,本文标题:《经常不吃早饭,真的容易生病!浙大合作团队《细胞》论文揭示原因 增加代谢疾病风险》